resize.jpg 

  今天12/22是印尼的母親節。

  在市場買菜時,被略顯突兀的桌上放著一排巧克力wafer餅.小圓脆餅.成籃的橘色魚餅及網狀白色蝦餅,以及掛著大大的"印尼母親節"紙板小攤位吸引。才剛上前想開口多問些什麼,便聽見攤主一群人嚷著要拍合照,立刻下意識地後退閃避,不想當破壞別人回憶畫面的路人甲。

  "欸,來來來,妳也一起加入拍啊!"拿著手機掌鏡的大姊對著我搖搖手。

  看了看她的表情,心想既然別人都不介意邀請了,那就加入也成為別人回憶的一分子吧~(真好說話xdd)

  印尼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國家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慶祝母親節,其實有個特別的歴史淵源。

  將時間回溯到 1928年12月22日,那天是印尼在Yogyakarta這個城市首次召開婦女大會,有30個女權組織參加,主要是為了提升印尼女性在婚姻與教育方面的權利。

  原本12/22為印尼女權日,到了1953年才被首位印尼總統Sukarno訂為母親節。於是,這天除了感謝母親為家庭的付出之外,也是印尼人用以榮耀所有女性的日子--紀念過去女權運動者們為爭取性別平等權,以及在荷蘭殖民時期為印尼獨立運動付出的努力。

  攤上的人說,發送印尼點心給路人的活動是由一位退休的70歲老師發起。他小時候是被兩位印尼移工拉拔長大的,非常感激他們對自己的付出,於是想讓更多的台灣人了解印尼文化,並打算規劃舉辦印尼語和中文的語言交換活動~

  "讓愛傳下去"或許就是這樣吧。真心的付出會被人感受到與記住,彼此也成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,另種形式的親人。這也讓我想起七月在泰國轉機回台的飛機上遇到的印尼大姊,她說她從印尼先飛到泰國,為了等轉機,前一晚還睡在曼谷機場。

  "好累呦,妳是要去台灣玩嗎?"因為深知睡機場有多麼累,所以當下覺得印尼和台灣的距離那麼近,怎麼還會選擇要轉機等那麼久的班機來台灣呢?畢竟夜間機場不只冷,窩在硬梆梆的坐椅上外加擔心行李被偷,其實根本睡不好,能睡滿1-2小時就很了不起了。

  "不是,我是要回去顧阿嬤啦。"

  來台灣,對她來說,變成了"回來";工作也不單只是工作,而變成了具體有特殊意義的"顧阿嬤",像是對待自己的家人般。

  Terima kasih(忑瑞嘛卡西),是謝謝的印尼語。要記得對為自己付出的人常懷感謝,並學會如何回饋給世上的其他人們。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印尼 母親節 感謝
    全站熱搜

    嚮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